
以革命遺址為依托,嘉積中學紅色傳統教育有聲有色
歷史的腳步踏行在時光隧道中,曾經培育眾多革命力量的瓊崖仲愷農工學校,如今只剩下一塊斑駁的石碑靜靜地佇立在瓊海市嘉積中學的校園中,記錄那段革命青年為改變民族危亡的命運而進行的教育實踐。
而誕生于1917年的瓊海市嘉積中學,歷經90余年風雨征程,卻始終沒有忘記對學生進行革命思想教育。瓊崖仲愷農工學校留存的紅色火種,在這里從未熄滅。
“學校教育對高揚革命精神有義不容辭的責任,要讓同學們了解革命歷史,繼承發揚不畏苦、不怕難的革命精神,更加堅定‘為祖國崛起而讀書’的理想。”瓊海市嘉積中學校長李世怡說,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嘉積中學拓展出一個新的辦學思路,力圖將研究型課程、拓展型課程與“紅色文化”結合起來。
行走在嘉積中學校園中,青春的氣息撲面而來。在學校的書報欄里,一幅照片引起記者的注意,照片表現的是嘉積中學男子舞蹈團表演的舞蹈《士兵與槍》,該節目在2010年榮獲全國第三屆中小學藝術展演一等獎。
李世怡說,瓊海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熱土,嘉積中學充分利用當地革命資源,重點挖掘軍事題材,編排了舞蹈《軍中蛟龍》、《遠征》等。正是在紅色文化熏陶下,同學們以投入的激情、高難度的技巧、磅礴的氣勢,使演出獲得極大成功,嘉積中學,也成為全國中學生藝術教育的一面旗幟。
翻開《瓊海現代革命斗爭簡史》,一本薄薄的小冊子里,記錄著楊善集、王文明、周士第等革命志士及紅色娘子軍的斗爭故事。這是嘉積中學整合紅色教育資源開發的校本課程之一,與《巍巍學府》、《地理伊甸園》等紅色校本課程,成為嘉積中學學生必備教材。
“在課堂教育之外,學校還會利用節假日帶領學生重走革命遺址。”嘉積中學高中歷史老師羅堂怡說,他曾帶領學生徒步走到瓊崖革命根據地陽江鎮,打響瓊崖武裝總暴動第一槍的椰子寨等地。同學們的足跡踏過革命先烈曾經戰斗的地方,加深了對紅色精神的理解。
革命遺址在草木覆蓋下沉睡,但紅色傳統得以薪火相傳。正如嘉積中學高二學生符艾琳所說:“雖然革命歲月已經遠去,但是革命精神卻永不磨滅,藏在我們童年聽過的故事中,凝固在街頭的雕像里,留駐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深處,我們這一代人還將繼承下來,在學習、生活中繼續發揚革命傳統。”(本報嘉積5月22日電)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