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丁文文
“苦等三年,終于迎來了曙光!”
從春節旅游“開門紅”到出境團隊游拉開重啟大幕,在經歷了疫情三年旅游業的停擺之后,近期旅游業連續迎來好消息。
這三年,那些堅守與離開的旅游人怎樣了?出境游回歸市場,旅游消費強勁復蘇,海南如何創新培養旅游人才踏上“走南闖北”的舞臺?
游客打卡呆呆島。南灣猴島生態旅游區供圖
堅守或離開
在出境導游吳佳佳眼中,出境團隊旅游業務重啟,釋放了旅游業復蘇積極信號。她十分懷念三年前在境外帶團時,游客接踵摩肩的熱鬧場景。
“這一天,我整整等了三年!”疫情三年,也是吳佳佳職業生涯中最長的停擺期。“那三年,大家經常在導游群里分享招聘信息,大多都做銷售、服務業的崗位。”從飛不完的航班到突然“歇息”,那時的她陷入了困頓。
“帶團習慣了,不喜歡朝九晚五的約束感,于是做起了短視頻直播海南旅游。”吳佳佳覺得,這三年是人生的一種逆旅,既收獲了家庭陪伴,又在抖音賬號也收獲了不少粉絲,也認識到旅游人需不斷適應市場,推陳出新,要有更全的知識面和服務意識。
而對于旅游企業而言,這一天也已期盼了三年。
海口騎樓老街瓊劇表演。海口市旅文局供圖
“疫情三年,對于旅游人而言很難熬!眼下,春天終于來了!”靠著情懷和信念,海南文華旅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海口市旅行社協會秘書長麥偉文帶領文華旅業集團一路堅守過來。
“這三年,旅游企業都在盡力留住人才,等待寒冬過去。流失的旅游人才主要體現在導游自由職業者、一線銷售人員和計調人員的轉行。”麥偉文坦言,隨著當下旅游業穩步復蘇,旅行社加速復工復產,旅游企業招聘量空前大,吸引大量的旅游從業者回流。
有人堅守,也有人離開。
“值得期待,暫時觀望,活在當下。”對于旅游業連續迎來好消息,從業13年的中級導游楠楠打開自己過往的工作照告訴記者,那時候的她總是戴著帽子和太陽鏡,將國內外不同地方的山水、人文講給游客。
椰風海韻。三亞旅文集團供圖
如今的楠楠轉型成為海口一家奶茶店的主管。這三年,楠楠的朋友圈內容,可謂豐富多彩、跨界多樣。從之前的推薦旅游線路,逐漸轉為銷售、奶茶等內容。
楠楠打趣,最近朋友圈大抵分為三類:一是回歸的旅游人喜大普奔,很多同行說終于熬過去,盼到這一天,又可以帶團了;二是轉型的旅游人暫時觀望,疫情期間不得不或者主動轉型的他們,在適應了新工作方式后,把旅游業當作不確定的后路;三是剛進導游圈遇上疫情的人傷心透頂,沒賺到錢,反而趕上了所有變化和動蕩,吐槽就像傷了你心的前任發達了求復合,會回頭嗎?
“誠然,現在的收入沒有以前那么高,但目前體驗感還行。”楠楠直言,不管還做不做旅游人,生活還要繼續,人不出發,就不知會遇到什么樣的奇遇,就像不停下換種生活方式,誰會知道有什么樣的新體驗呢?想辦法活下去才是首要考量,活下來才有機會。
復蘇與回歸
旅游市場的復蘇,也讓從業者重拾信心,回歸到原本的主營業務。
最近,“85后”何偉工作量驟增,一邊是旅游板塊業務,一邊是財稅板塊業務,忙得不可開交。
“就是看好海南旅游的前景。”2009年,何偉來到海南創業,創立了海南中紅國際旅行社。幸運的是,何偉早在2015年做旅游業務的同時就做起了財稅管理。疫情三年,旅游業按下“暫停鍵”,他帶領團隊一面抓住自貿港財稅風口,做起了財務代理、海南自貿港招商、財稅合規等業務;一面靜觀旅游局勢。
游客打卡天涯海角游覽區。三亞旅文集團供圖
“旅游人的冬天終于要過去了。”2月14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海南中紅國際旅行社、海南中紅財務集團董事長何偉感慨不已,“發自內心的開心!接下來,旅行社將根據新形勢、新需求,在自由行、中高端旅游、定制游方面發力。”
在經歷了疫情三年旅游業的停擺之后,應對市場變化并隨之改變也成為旅游從業者需要面對的難題。
出境游歇了三年,吳佳佳感受到如今旅游方式的變化,這也對出境導游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將原來的技能‘撿起來’,不斷提升外語能力,重新了解各國的習俗、風土、歷史等;另一方面,逐步思索轉型之路,更加適應市場和年輕人,讓游客游得安心、舒心是我們作為導游的基本素養。”
“出境游復蘇是大勢所趨,從需求來看,中國游客信心正在持續恢復。目前,海南出境游團隊也在逐步恢復中。”麥偉文表示,和三年前相比,現在游客的出游需求有了很大變化,旅行社要根據自身定位,積極且有針對性地推陳出新產品吸引客戶,把塵封已久的旅游業務狀態喚回來。
攜程海外跟團產品總監張妍表示,“這三年海外很多中餐廳關閉,導游停職轉行,通知宣布后境外地接社需要一些時間重整旗鼓,出境跟團游市場的恢復還需要一個過程。我們預判大概從3月份開始,不論出境跟團產品數量,還是報名人數,都會增勢喜人。”
三年來,旅游市場更深層次的改變,把旅游行業和從業者推向了更高層次的需求。
海南省旅游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孫相濤表示,面對新市場和新需求,產品供給上,要適應新時代游客的需求,產品意識的創新度要改變;旅游從業人員思維也要隨之發生改變,具有國際化視野,掌握旅游市場需求變化以及各種旅游新業態,并熟練掌握外語能力,提供高質量的旅游服務,助力海南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
創新和培養
作為旅游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要素,旅游人才是確保旅游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那么,旅游業作為四大主導產業之一的海南如何創新培養旅游人才?
孫相濤認為,海南要持續用好“旺工淡學”旅游業人才培養項目,即“旺季工作、淡季學習、工學交替”,在旅游旺季時輸送人才、淡季時儲蓄人才,建立以員工自學為主、高校輔導為輔、工學結合及校企聯合培養的教育培訓新機制。在提升學歷的同時還要重視職業技能的培養,加強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
他建議,新形勢下,對旅游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學歷和技能水平要雙提升,做到齊驅并進;其次,打造復合型人才,旅游+文化、旅游+體育、旅游+非遺等;第三,多渠道培養人才,除了旅游類院校的培養之外,也要重視校外培訓機構的力量,并充分借鑒國際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
三亞學院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院長柴勇表示,隨著人們對健康的日益重視和新一代消費者自我意識的進一步覺醒,旅游越來越成為一種個性化的選擇,旅游審美和旅游產品需求也更加多元,旅游渠道的選擇也從線下變成更加靈活的線上,甚至是私人訂制、實地推薦、虛擬感知以及元宇宙世界的觸碰。
“旅游產業鏈涉及‘吃住行游購娛’等消費長鏈條。”柴勇進一步表示,因此,海南應深入研判從供給側出發,從旅游人才的理論基礎、專業特性、實踐能力等多方面入手,對旅游行業人才進行整體性提升,加大國際旅游產業人才交流,通過旅游行業之間互動和政府搭臺的國際交流論壇提升對國際性旅游標準影響和認知;對旅游從業者加強培訓學習;當前旅游理念、標準、傳播體系在大數據影響下已經產生了很大變化,不僅僅是把傳統旅游產品遷移到線上銷售,而是要用移動互聯網思維來重塑旅游行業,旅游的國際化、數據化、系統化都需要進一步提升。
游客打卡蜈支洲島旅游區。蜈支洲島旅游區供圖
旅游行業快速復蘇對人才需求量激增,產業隨著時代和技術的發展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培養旅游人才方面,柴勇介紹,以三亞學院為例,學院一直秉承學以致用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導向,在實踐性上一直不斷發力。其中,為了更好地適應國際化與大數據時代,學院成立了英語學習和交流項目以及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通過一系列舉措讓學生從專業知識和技能上同步接軌產業發展,更好地服務和提升旅游行業,助力自貿港建設。
“海南旅游專業人才缺失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柴勇坦言,疫情三年,全球旅游行業受到重創,很多旅游企業破產倒閉,一線旅游人才流失轉行。
柴勇認為,按照一般市場規律,有需求自然會產生供給,旅游市場重啟行業逐步恢復,自然會有專業人才進入到旅游行業。短期內,為了更好彌合過渡期間的人才短缺問題,“看得見的手”政府的政策性引導必不可少,通過旅游人才政策來吸引留住專業人才,提供人才需要的產業和生活環境;同時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對旅游后續人才培養給予政策性支持,鼓勵高校和專業機構加大招生和培養力度,通過產學研通力合作來解決問題。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