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上,中山陵是否應免費開放成為代表們關注的話題。中山陵園管理局局長王鵬善稱,如果中山陵不收費,將影響打造南京的旅游強市、旅游大市形象。“據統計,每天中山陵的客流量有1.4萬,門票80元一張,這樣一天門票收入就有100多萬。”(8月28日《揚子晚報》)
顯然,在中山陵園管理局看來,所謂“旅游強市、大市”,就是門票收費、收入上的強市和大市――門票標準越貴、收入越多,才堪稱強市大市,反之,門票越便宜收入越低甚至免費,便只能算是弱市小市了。
這樣的“旅游強市觀”,無疑極其片面狹隘。旅游的“強大”,絕非單單是景區及其管理者一己私利的“強大”,而是站在整個社會、公共利益角度,能讓旅游資源充分發揮其全面價值如文化人文價值、歷史教育認識價值的“強大”。具體就一座城市而言,旅游上的強大,除了直接的門票收益多寡之外,更根本之處實際上還體現在:這座城市基于自身各種獨特旅游資源和內在精神底蘊特質的充分豐富的文化親和力、人文吸引力,以及相應的優質的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能力。不顧這些全面內涵和內在規律,只知盯著眼前那點門票收益,而奢談“打造旅游強市大市”,顯然只能是一種舍本逐末,甚至南轅北轍之舉。
其實,即使我們退一步――僅從經濟、消費的角度來看待“打造旅游強市大市”,一味地專注于直接的門票收入、只知在這方面打主意,也是非常短視的。顯而易見,一座城市的旅游收益,門票只是極為淺表、有限的一部分,在這之外,旅游者生活所需的各個方面――如吃、穿、住、行等等,實際上均會為該城市帶來不菲的潛在收益。
在這方面,南京的近鄰――杭州的做法,便是一個極好的現成例子。從2002年起,杭州將絕大多數西湖景點免費開放。雖然,此舉令杭州每年直接減收門票收入2530萬元,但其總的收益卻不降反升,免費三年之后,“景區管理部門增收經濟收益逾億元,并帶動杭州整個旅游產業新增經濟效益逾百億元”。
遺憾的是,杭州市的先進經驗并沒有被全國其他許多地方尤其是那些口口聲聲要“打造旅游強市”的城市普遍借鑒、效仿,相反,動輒在門票上做文章,推動一輪輪門票漲價,倒是成了普遍做法。如最近,在國慶前夕,全國許多著名景點便又掀起新一輪的漲價風,少則漲價20%~30%,多則高達90%。可以肯定,如此門票漲價風,絕不會讓各地的旅游走向強大,這正像有專家指出的,“單一依賴‘門票經濟’會讓景區的發展之路越走越窄”。 (張貴峰 作者系評論員)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