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瓊島“書絕”張岳崧
?海口市博物館藏張岳崧《楷書七言聯》
■慕子青
海南因地處嶺南,孤懸海外,遠離中原腹地,與西北絕域和東北苦寒之地在唐宋之際俱為貶謫流放之所。被貶謫至瓊島的官員中不乏政名顯赫的“五公”和文壇巨擘蘇軾,這些貶官文人與本土有識之士一起為海南文脈的興盛埋下了火種。至明清之際,海南始文名大盛,尤以四大才子最為突出,張岳崧以書法見長,秉“書絕”之名,位列其中,清代的《國朝畫征略》更將他列為嶺南四大書法家之一。
張岳崧字子駿、翰山和澥山,號覺庵、指山,生于清代廣東定安(今海南定安縣)的書香世家。清嘉慶十四年(1809)殿試,張岳崧高中一甲第三名進士,成為明清之際海南唯一的探花郎,后歷事兩朝,官至從二品湖北布政使。由于官宦生涯多遠離故土,張岳崧的書法又“得晉唐諸家奧秘,臨仿各造精妙,片楮只字,人爭寶之”,故而其書法真跡在海南地區館藏甚少。從海南省博物館、海口市博物館和定安縣博物館所藏的張岳崧書作來看,皆以楷書和行書為主,大小字兼擅,筆觸或飽滿圓潤或勢雄意健,頓挫之間,帖體碑意躍然紙上。
遍學諸家風格獨特
海口市博物館珍藏的張岳崧的《楷書七言聯》,以紙本水墨書“育物每存春氣象,澡心常抱雪精神”兩聯,落款“翰生張岳崧”,鈐印“張岳崧印”(白文)和“子駿別字翰生”(朱文)。此幅七言聯字體楮墨間用筆方勁、腴潤停蓄、壯妍流美、氣韻生動,有論者稱張岳崧“詩宗漢魏,書祖歐柳”,“書法歐虞,當時碑版多出其手”,歐陽詢、柳公權和虞世南皆是唐代的楷書大家,觀此七言聯,既有前輩書家的筆意,又明顯有張岳崧遍學諸家后清剛挺拔的個人風格。
初看聯后落款的“翰生張岳崧”,筆者還多有猜測:嘉慶十四年高中探花后,張岳崧被委任為翰林院編修,后歷任國史館協修、武英殿纂修、教習庶吉士和翰林院侍講等,都為翰林官職的范疇,此聯以“翰生張岳崧”落款,筆者原推測與之有關。“翰”字還多借指毛筆和文字,也不排除此處落款“翰生”只是張岳崧以文人自居。再看鈐印“子駿別字翰生”,此印書者已點明“翰生”乃是張岳崧的別字,這倒不常見于其生平簡介中。
關切民生字如其人
定安縣博物館另藏有一副張岳崧臨唐太宗李世民的《數年帖》。《數年帖》釋文為:“數年來每有征動,雖復事非為己,猶恐下有怨咨。所以廢甘泉之游,履燋金之弊,寧可違涼忍暑,不能適己勞民。想汝誠心,惟吾是念,自非孝情深結,孰能以此為懷。省書潸然,益增感念,善自將愛,遣此不多。哥哥敕。”落款“乙亥小春指山岳崧臨”,鈐印“瓊臺福地”(朱文)和“張岳崧印”(白文)。《數年帖》的內容是李世民經歷過隋末天下大亂,認識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統九州后他勤勉施政,不敢縱欲,以防勞民,此帖也可見其作為君王的操守。
從落款看,《數年帖》書于“乙亥小春”,從張岳崧生平的干支紀年來看,此處“乙亥”應是嘉慶二十年(1815),“小春”是為農歷十月,明代的唐寅就有“三年幕下勞王事,十月江南應小春”的詩句。也即在嘉慶二十年的十月,張岳崧在接近知天命的年紀臨摹了這幅書法。
張岳崧所臨的這幅《數年帖》,字里行間除有唐太宗原帖的遺韻,更具文人的瀟灑飄逸,其行筆圓轉簡約流暢靈動,落墨濃淡有致。李世民最為推崇王羲之,張岳崧的行書也出自“二王”帖學一系,并鐘于唐李北海的行書,此外,明清風行的趙書和董書對其也多有影響。觀張岳崧的諸多書法作品,應是以晉唐書法大家為宗,又摻以碑刻意蘊,基本上擺脫了“館閣體”的藩籬,其時他的書法出現“零縑殘墨,人多寶之”的景象自然在情理之中。
張岳崧以“書絕”之名享譽瓊島,古人常講“字如其人”,從張岳崧官宦生涯中賑災救民、仗義疏財和協助林則徐禁煙等事跡來看,確是如此。另張岳崧有《山農嘆》一詩云:“山農所處況瘠薄,雨露不受滋培恩。”表達出對民生深切的關懷之心。對于政名顯赫、滿腹才情又飽含一顆仁心的張岳崧,道光帝也不免感言:“學問人品,朕所深知”。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