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慶黃金周臨近,很多人都已經計劃好了出游的目的地,去不同的景點有不同的講究和注意事項。那么,如何才能確保健康出游?旅途中會遇到哪些常見疾病,需要哪些預防措施呢?26日,南國都市報記者采訪了海口市人民醫院全科國際門診主治醫師黃文娟,為大家的國慶出游支招,她建議:出游期間要注意飲食衛生,心肺功能不好的人要避免去高原旅游,有過敏史的人吃海鮮要警惕海鮮過敏等。
南國都市報記者 王洪旭
出游在外防病從口入 注意飲食衛生防過敏
出游在外,健康方面首先要注意飲食衛生,去到不同的地方,飲食習慣可能不一樣,但只要注意飲食衛生,預防病從口入,吃干凈衛生的食物,食物要徹底煮熟煮透再吃,就應該沒有什么大問題。
在外旅游也要注意手部衛生,經常洗手是預防感染最直接、最簡單的措施。在氣候方面,北方天氣非常干燥,要帶一些保濕霜,入秋后天氣變涼要注意保暖;南方天氣依然有些濕熱,要注意防蚊蟲叮咬。
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出游,要把降壓藥、降糖藥等藥品帶齊,有可能的話也要定期監測,帶上測壓儀或血糖儀。
有心臟疾病、肺部疾病的人要避免去高原;過敏體質的人,不管是到海邊,還是到叢林,都要防止過敏反應。
高山游警惕高山癥 謹記“爬得高,睡得低”
黃文娟說,高山游最怕的是高山癥。當住在平原地區的人從海平面高度驟然到達3500米的高山、高原時,大多數人都會不舒服。頭暈、頭痛、疲勞、心跳不規律、沒有胃口、嘔吐、眩暈、嗜睡……都是非常普遍的不適癥狀,這些就是急性高山癥癥狀,嚴重時意識不清、呼吸困難、走路不穩。
對此,黃文娟建議,登山旅游時,要緩慢地到達一定高度,不要一下子就讓自己所在的高度發生劇烈變化。在比較高海拔的環境中不要劇烈運動,不要抽煙、喝酒,不能吃鎮靜藥,比如說安眠藥。
在高山上,要注意保暖。到達的當天不要洗澡,到達后就洗澡的話耗氧量會增加,會增加缺氧的表現。
如果出現了高山癥,請離開高海拔環境,然后吸氧、多休息,避免劇烈活動,再配以藥物治療。備一些藥物是有幫助的,比如丹木斯、類固醇、鈣通道阻斷劑,可以緩解高山癥的癥狀。
一旦到達高于海拔3000米的地方時,旅游者應盡量遵循“爬得高,睡得低”的原則。最好“安營扎寨”在海拔較低處,白天登完山后,晚上回到較低海拔處休息,這樣有利于人體復原。
海島游防三大傷害:感染、過敏和溺水
黃文娟說,海島游、海邊游主要預防三大傷害:感染、過敏和溺水。首先,感染方面,小孩、大人在海水里活動,有一些生物身上有細菌,比如海洋弧菌,這種細菌感染會引起壞死性筋膜炎,嚴重的話會引起敗血癥甚至死亡,感染引起壞死性筋膜炎的死亡率比較高。
在海水里游泳時,如果身上被海洋生物蟄傷到,傷口有紅腫的話,一定要去醫院看醫生,檢查是否受到感染。看起來美麗神秘的海洋生物其實潛藏著巨大的危機,被它們所傷,有時看似一個簡單的傷口,卻能在幾小時內演變成截肢甚至害命。
黃文娟曾接診一位小兒患者,該患兒假期到海邊玩沙時,把腳插進沙子里,結果腳背上出現紅色“疹子”,但這“紅點”還會在皮膚下移動,后來經診斷這是一種小蟲子——皮膚蠕蟲蚴,隨后經過藥物治療就好了。因此,黃文娟建議在沙灘上最好穿鞋子,有傷口的皮膚不要接觸海水,最好不要下海。
其次,過敏方面,海里面有些植物、海水里某些成分可能會引起過敏,要注意不熟悉的植物不要去接觸,比如海藻類的。海邊陽光強烈,可能造成日光性皮炎,在海邊要做好防曬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海洋弧菌不僅通過皮膚傷口感染,還可以通過消化道感染,而幾乎所有海洋生物都攜帶這些菌。所以吃海鮮一定要煮熟,盡量不要生吃,尤其是有過敏史的人一定要注意盡量少吃。
其三,溺水方面,不管大人孩子,不要單獨下水。如果潛水的話,一定要有教練指導。海邊有一種洋流叫離岸流,要特別小心,由于離岸流速度非常快,如果不小心被離岸流卷進去了,要快速朝兩邊游出去。發現有人溺水時,要用繩索、長桿等工具科學施救,不要盲目下海。
郊外撒歡要防蜂蜇 遇到馬蜂不要猛跑
“十一”長假恰逢秋高氣爽,不少家庭會選擇去郊外爬山、賞花等。對此,黃文娟建議,要規劃好路線,穿比較舒適的衣服和鞋子,走路時小心防止跌倒和骨折。到野外游玩尤其要注意勿招惹馬蜂、蜜蜂,以防被蜇。
如果發生了骨折,尤其是脊柱骨折的情況,要注意搬運患者的方式,若搬運方式不妥易加重創傷,導致二次傷害,因此不明情況的話,最好不要輕易挪動患者。若身體其他部位發生骨折,要注意把傷口保護起來,包扎時不能過緊,也不能過松。如果有出血的情況,包扎1個小時左右,要解開10分鐘,以防止缺血壞死。
毒蜂蜇傷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生物性損傷,在秋季較為常見。若在郊外被馬蜂蜇傷,黃文娟建議,要輕輕地把毒針挑出來,然后用食醋、1%的醋酸清洗傷口,然后局部冰敷,切勿用手拍打擠壓傷口,以免更多的毒液被擠入皮內引起嚴重反應。有過敏反應的話,要立刻入院進行抗過敏治療。
據了解,秋季是馬蜂回巢的季節,因此在9—11月馬蜂窩增多就不足為奇了。在這個時期里,馬蜂生長、發育、繁殖、筑巢的速度比其他季節快,所以在尋食的過程中,對人類的驚擾異常敏感,易發生蜇人事件。
黃文娟提醒,在野外活動時,應采取防范措施以免被蜂蜇傷:
1、不要亂捅馬蜂窩。出游前提醒孩子,不要亂捅馬蜂窩或激惹蜂群,不要主動攻擊馬蜂。接觸花草樹木時,要預先查看,發現蜂巢要繞道而行。
2、不要穿鮮艷的衣服。因為馬蜂喜歡顏色鮮艷且具有芳香味的花卉植物,穿顏色鮮艷的衣服會吸引馬蜂到周圍,很容易受到攻擊。最好穿長衣長褲。
3、遇到馬蜂不要猛跑。很多人都是無意間被馬蜂蜇傷的,而且都是暴露部位,比如頭面部、上肢手臂等,所以,經過蜂巢下面時盡量保持冷靜,不要驚動它們,更不要跑,以免驚擾蜂群,引起尾追。
4、遭遇攻擊用衣服包裹頭部。萬一正面遭遇蜂群,被其攻擊,要立即就地蹲下,用衣服護住身體的暴露部分,特別是護住頭部(馬蜂喜歡攻擊人的頭部)。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